我叫纪向前,阎良人,今年37岁。前些年一直做水果生意,后来被咱阎良农业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政策打动了,就想在家乡打拼出自己的事业。
2015年,我在新闻上看到宝鸡一个农民在大棚里种出了火龙果,我当时很激动。因为自己和火龙果打了10多年的交道,却从来没有想过在北方能种出火龙果。
咱阎良的农业发展势头和发展政策都很好,所以我就想在 咱阎良也种出火龙果来。但当时我爸和我妈都认为,农民在地里是“挖”不出钱的。但是我就是想试一试,坚持自己的想法,慢慢摸索,确实也走了不少弯路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头年栽植,第二年挂果了,一棵树上可以结一个果子,一个大棚能收获1000个红心火龙果,每个火龙果的重量也达到一斤多,这是我当年的成绩。
后来 慢慢地从2016年的10个温室大棚到到今年的50个,我不仅成功地在阎良种出了优质火龙果,也让果子的品质和口感成为咱们农高会上一大亮点。
相比南方 露天种植,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火龙果受天气影响太大,在品质和产量上有时候反而不占优势。而我们北方采用大棚种植,很有效地避免了自然气候的影响,果子也能做到当年种植当年挂果了,一月一成熟,陆续挂果及采摘可达八个月。
今年我大胆创新,在老棚套种百香果,新棚(配音这里多了一个种)套种甜瓜,把两种性格类似的植物种在一起,可以相互利用。火龙果刚种下还是一个光棒子的时候,土地利用率很低,甜瓜就可以自由发挥。火龙果苗子小的时候怕暴晒,甜瓜又可以起到很好的遮阳作用。他们像朋友一样在棚里互助生长。
等甜瓜成熟后,火龙果开始分枝,这对儿朋友的聚会也就结束了,现在咱们火龙果亩产能达到7000斤以上了。
阎良是农业现代化示范的代表,在 温室大棚管理等方面,咱们这边的“土专家”给了我很多帮助,他们也是我农业路上的老师。
比如当时控制大棚温度的难题,是附近村子有着多年大棚种植经验的老农民帮忙给解决的,他教我控制大棚温度,我教他种火龙果,大家一块发展。
现在我们园区固定工人有二十多人,不固定的也有五十多人,咱们优先雇佣贫困户劳动力,只要有贫困户想种火龙果,我免费给提供技术指导。
自己富不叫富,大家搭帮一块富,那才叫真的富。所以在基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,咱们也 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相融合,目的就是把大家动员起来,把大家拧成一股绳,让大家的腰包都鼓起来。
能把农产品种好,种出名堂来,是咱阎良所有农民共同的愿望!我希望能让阎良更多的人通过种植火龙果致富,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吃上咱阎良的火龙果!
阎良不仅有飞机和甜瓜
还有甜蜜的火龙果